天去了二個地方,拍了多張照片,先分享的是位於屏東縣萬巒鄉的萬金教堂他的全名是”萬金聖母聖殿”,是屬於天主教的教堂,也是台灣唯一的兩座宗座聖殿(註1)之一,第一座宗座聖殿是高雄市愛河橋畔的”玫瑰聖母聖殿”,創始於1859比萬金教堂還早喔。

言歸正傳,萬金開教(註2)始於公元一八六一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註3)郭德剛神父(註2)從高雄前金步行往返傳教。一八六三年建立第一座土塊聖堂,往後因為火災及地震等原因,數度重建。目前的教堂建於公元1869年(清同治九年)費時一年完工,是為三級古蹟

快到目的地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萬金社區的招牌。

DSC02364

招牌旁邊見到第一座聖母像。

DSC02363

聖母像下百花齊放。

DSC02306 DSC02307

DSC02365 DSC02367

DSC02368 DSC02366

前行沒多久就看到萬金教堂。 

DSC02362

側面,顏色有些斑駁。

DSC02343 

進入教堂後,右側有一小室,室內的聖母像,您看多美~

DSC02295  

DSC02296

無法言喻的神聖光輝,我個人很喜歡。

DSC02300 

DSC02301

聖母像座前的蝴蝶蘭。

DSC02297 

陪伴在聖母像旁邊的郭德剛教士塑像,他對於萬金教堂有很大的貢獻,請見文末註解。 

DSC02299

 進入正殿,光線從彩色玻璃灑入教堂。  

DSC02303

 雖然是星期六,仍有小朋友在上主日學,聖歌聖詩的,好有氣氛。 

DSC02304

 教堂左側小室牆上掛滿珍貴的舊照片。

DSC02342

 

*翻拍自萬金教會

DSC02333

DSC02334

相對於漢人,平埔族人(註4)似乎較能接受天主教。

DSC02336

DSC02337

DSC02338

DSC02339

 

*翻拍自萬金教會

DSC02340

DSC02341

上樓後是一些文物及雕像。 

DSC02312

 這尊不知是誰,知道的朋友請留言給我。

DSC02313 

黑衣教士,明道會的服裝。好神秘的感覺! 

DSC02314

DSC02315

DSC02316

掛在牆上的東西不知是什麼?知道的朋友歡迎留言告訴我。

教堂內有志工可以導覽,不過我只是自己逛逛,隨手拍照。

DSC02317

DSC02318

小耶穌跟他把拔(應該是吧?) 

DSC02319

DSC02320

二樓裏面的另一間小房間,一樣陳列了許多文物。

DSC02321

DSC02322  DSC02323

DSC02324

聖母像,這尊的尺寸較小,放在玻璃櫃中。 

DSC02325

耶穌受難像。 

DSC02326

DSC02327

DSC02328

有看到”奉旨”嗎?(請見註5) 

DSC02329

DSC02330

DSC02331

從二樓俯瞰教堂,前面有小朋友正在上主日學。 

DSC02332

步出教堂後,環境優美,後有運動場,小花園等等。 

DSC02309

DSC02310

DSC02311

DSC02308

教堂旁邊有一小花園-聖母公園,好美,不知不覺被吸引進去。 

DSC02346

草木扶疏。 

DSC02344

DSC02345

DSC02347

DSC02348

DSC02349

聖母公園內也有一尊聖母像。

DSC02350

神情是那麼的和藹慈悲。 

DSC02351

DSC02353

DSC02354

DSC02352

DSC02355

DSC02356

 

這個燈超美的啦~有魔戒精靈的fu。 

DSC02357

DSC02358

DSC02359

DSC02360

DSC02361

教堂門口攤販聚集,樹下人們聊天、孩子奔跑玩耍,還有一位原民瘖啞朋友表演扯鈴,萬金教堂似乎不只是一座教堂,也是居民休憩的好地方。

  


補充說明一: 

萬金教堂歷年變革

1936年church_1936church_1936-1

1940年church_1940church_1940-1

1950年church_1950church_1950-1

1960年church_1960church_1960-1

1995年church_1995church_1995-1

2001年Iiglesiafuerachurch_1936-1 (1)

  


補充說明二: 

附近還有二個景點

1.潮州冷熱冰,圓環人很多的那一間。

2.萬巒豬腳就在附近,可以順道過去吃豬腳。台北的張先生在問是那一間?是的,就是T字路口,人很多,蔣總統吃過的那一家,海*飯店啦~ (疑似郭台銘郭董開的)時間夠的話再去吃吃喝喝。  

萬金教堂的地址: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萬興路24號  電話:08-7832005 


檢視較大的地圖 

 

 

註1:

宗座聖殿(basilica)宗座的意思就是羅馬教廷,羅馬教廷就是指梵蒂岡(有教宗的那一家啦),簡單說明就是被教皇授與特殊地位的教堂之意。 

註2:

天主教會在台灣:一六二六年(明熹宗天啟六年)西班牙佔領台灣,當時西班牙道明會傳教士乘軍船來到台灣傳教,由於台灣西南一帶,已被荷蘭人佔領,於是便北上至現在的貢寮鄉三貂角登陸,因傳教士登陸地點的關係,傳教士們便以基隆為起點,逐漸擴展至淡水、台北,宜蘭一帶,但都以原住民為主,經過他們的努力,台灣原住民歸主者日漸增加,於是便在社寮島(位於基隆和平島北側)興建一座聖堂,堂名為「諸聖堂」,這是台灣有史以來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可惜,該堂並無留下遺跡可循。一六四二年荷蘭軍隊舉兵進犯淡水,擊敗西班牙軍,佔領台灣北部,並將所有傳教士遣送至印尼雅加達,至此結束了西班牙道明會傳教士在台十六年的傳教事業。而後一直到一八五八年(清咸豐八年)天津條約解禁,准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教,教會派遣會士郭德剛(Fr. Fernando Sainz O.P.)及若瑟(Fr. José Dutoras O.P.)二位神父來台傳教。一八五九年一月二十五 日,二位神父於馬尼拉起程先往廈門,但是若瑟神父不會閩南語,就改由在福建傳教多年的洪保祿神父(Fr. Andres Bofurrul O.P.)取代其職務。於是郭德剛神父和洪保祿神父,率領中國傳教員:楊篤(安德肋)、蔡向(伯多祿)、嚴超(味增德)及修生瑞賦等四名獨身者,與教友李步壘(伯多祿)和他的妻子李嚴氏鳳等一家人, 於一八五九年五月十五日由廈門出帆,並於十八日下午四時,一帆風順平安抵達高雄。為此,五月十八日為天主教在台灣的開教紀念日。

註3:

道明會(拉丁語Ordo Dominicanorum,又譯為多明我會,亦稱「宣道兄弟會」(拉丁語Ordo Praedicatorum,簡稱O.P.是天主教托缽修會的主要派別之一會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稱為「黑衣修士」。1215年西班牙人多明弋.德.古斯曼(Domingo de Guzman)創於法國南部的普盧葉(Prouille)。他自己本身是個博學多識的聖職人員,他培養一些能向人民講道、受過良好教育的聖職人員,道明會同時是中世紀托缽僧第二大團體,他們自稱為主的看守犬,立志走遍歐洲去撲滅異端與無知。道明會在1215年成立後兩年,1217年獲教宗批准。其會規接近奧古斯丁修會和方濟各會,也有設立女修會和世俗教徒的第三會,主要是在城市的中上階層傳教。

註4:

所謂的「平埔族」人大都以社名自稱,如「大甲東社」及「大甲西社」住民皆自稱『大甲人』。或因台灣第1大社為「台灣社」,故台灣原住民是最早期自稱『台灣人』者。爾後取名「平埔」2個字的原因為:「平埔」就是「平地」的意思;「族群」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就此而言,「平埔族群」是初期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400年前,早在中國漢人移民前往台灣拓墾、定居之前,台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就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社會群體居住著。這些比漢族更早定居於台灣平原地帶的不同社群,由於和漢群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台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釆」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異族統治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而且是次等國民待遇,滿清政府: 1.滿族2.漢族3.番,日本政府: 1.日本人2.漢族3.番。

註5:

一八七四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巡視南部開山工程,途經萬金莊,目睹莊嚴宏偉聖母教堂座落在安和靜謐的農村,神父中國化,教友和樂團結,認為教會可以敦風礪俗,又可做撫番工作,消弭種族歧見,於是奏請皇上支援傳教工作。同治皇帝乃特親賜『奉旨』照准及『天主堂』聖石,於一八七五年鑲在聖堂正面上方,自此官兵路過必下馬行禮。

 

參考資料:

萬金教堂的網站,更多詳細資料請見: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

詳細教堂整修歷史請見: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bankim/churchrepair.htm

詳細教堂歷史請見: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bankim/history.htm

天主教簡介: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bankim/catholic.htm

天主教會在台灣: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bankim/new_page_4.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AB%E7%91%B0%E8%81%96%E6%AF%8D%E8%81%96%E6%AE%BF%E4%B8%BB%E6%95%99%E5%BA%A7%E5%A0%82

http://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tw/2010/11/basilica-sagrada-familia-basilica.html

道明會的簡介: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6%98%8E%E6%9C%83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5%B9%B3%E5%9F%94%E6%97%8F

 

 


 

多麼巂永的一首歌啊,因為歌詞寫得太好了~~

 

 

 

 

 

愛的真諦
Theme of Love

 

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 Corinthians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

不歡喜不義只歡喜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凡事要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arrow
arrow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